目录
自动化控制理论与应用
直流无刷电机速度跟随性优化研究栾盈盈;孙晓;楼亚斌;齐冬冬;1-3
一种基于LCL-S型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方案王惠中;殷雪君;马泽娟;4-7+10
高超声速飞行器状态反馈控制与稳定性分析雷军委;刘刚;陈黎明;李恒;8-10
基于PLC控制的最小二乘法的平面度测量系统设计滕斌;石安;李天龙;11-13
关于自动化码头堆场设备远控系统的研究倪亚东;孙佳隆;14-15
基于机器学习的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系统设计朱年林;16-17
皮带牵引小车系统的跟踪与控制熊新革;赵非虎;钱勤智;曹远国;18-20
基于非局部稀疏去噪与LBP算法的指静脉识别王艳芳;陈磊;黄经纬;21-23机电设备与仪器仪表
一种乳化液自动配比装置的设计隋明鹏;张强;24-26
掘进机截齿磨损程度识别方法研究宋成涛;27-29
带式输送机机尾滚筒清理装置研究魏金龙;30-31+34
电驱动起重机故障诊断与监测方案设计张建强;32-34
带式输送机纵向撕裂保护系统研究高锦洋;35-36+39
激光跟踪仪在盾构机变速箱制造中的应用赵威威;37-39
提升浅槽重介分选机分选效果技术研究梁艳红;40-42
涡旋活化给煤机在选煤厂的应用分析王鑫;43-44
静态变频启动装置在重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中的应用曹韦瑜;45-47
带式输送机关键部件故障诊断预警系统研究曹仲义;48-50
600MW汽轮机润滑油箱油位保护可靠性分析及优化改善李权恒;51-53
热轧带钢横切线的穿带功能优化秦振兴;54-56
矿井主要机电设备能耗分析及节能措施研究段笑蔚;57-58+6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
基于节点位置和剩余能量的LEACH改进算法杨牧言;59-60
改进BP神经网络的楼宇负荷预测孙超;孟祥萍;王晖;纪秀;61-64
基于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的含聚合距离多目标车辆路径规划戚成亮;刘峰;65-67
基于属性管控的RBAC模型权限管理设计李应琪;王位杰;檀庭方;68-69+74
基于OneNET平台的电动车监控系统设计李景景;魏彦飞;陈攀攀;70-74
基于增强现实的智能交互式地图构建方法研究徐俊波;吕宏武;高子晗;75-77+82
基于机器学习的燃煤低位发热值相关参数分析韩学义;78-82电力自动化
带手动旁路柜的高压变频调速系统在环境除尘领域的应用纪迎光;83-84+87
智能型低压开关柜母线短路故障诊断方法王晖;85-87
利用风电场内长期测风数据进行代表年分析研究孙锐;88-90
声音监测在水轮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中的应用杜江;91-92+96
基于集对分析方法和证据融合的变压器状态评估方法研究滕杰;孙学武;贺志强;93-96
矿井10kV供电电网监控系统设计李海兵;97-99
分布式光伏发电控制系统设计陆佳;100-101+104
轨道交通中的智能牵引变电所应用分析陈雨;102-104
火电厂安全生产管理评价体系的研究郭晓林;105-106
基于特征提取的高压生产设备电气故障检测方法彭亮;107-108+111
选煤厂漏电保护系统研究韩涛;109-111工矿自动化
刮板输送机启动过程功率平衡研究赵晋;112-113+116
矿用无轨胶轮车在线安全监测平台的设计李冬梅;114-116
基于PLC的选煤厂煤泥压滤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和晓雷;117-119
基于PLC的选煤厂储煤仓监控系统设计侯天鹏;120-121
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控制系统研究程卫林;122-123
煤矿主通风机房智能化建设及无人值守改造高希睿;124-125+130
综采工作面用刮板输送机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方案韦锴;126-127+130
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保护改造李伟强;128-130
井下局部通风机运行状态监测系统研究郭晓萌;131-132+137
矿用防爆胶轮车制动系统安全性的改进研究佘超;133-134+137
选煤厂除尘系统优化改造陈慧杰;135-137
掘进工作面带式输送机保护系统研究郭俊伟;138-139创新与交流
一种改进的航空发动机故障模拟装置设计许伟鸽;刘晓峰;140-141
地效翼船动力传动系统的选型及应用研究伍赛特;142-144+147
高强力整芯阻燃输送带生产技术分析曹忠宝;145-147
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徐书令;148-149
自动化码头提箱归并策略研究魏立明;倪亚东;孙佳隆;150-151
高位裂隙钻孔在回采工作面瓦斯治理中的应用宋军;152-153+156
基于选煤厂的智能配电方案优化设计白玮;154-156
电气自动控制系统在炼铁高炉中的应用分析盛开俊;157-158+161
一种工频老炼自动化改造方法杨欧;宿明超;颜云超;159-161
用于区域冷热联供的蒸汽能源站系统设计探讨陈天乐;吴松;石栋良;162-164
某风电场风机齿轮油劣化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方超;张晋玮;赵剑寒;王笑微;邹学;武晓荣;165-168
田东县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建设研究梁国防;169-172